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自我認識與成長 (一)

9/3/08上課心得 周竹瑛

用配帶適當度數的眼鏡來比喻人的自我認識確實再恰當不過了! 認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便能活的有自信並懂得掌握神給的方向. 神所創造的活物, 從生理上而言, 沒有那個不是在成長, 直到生命結束. 一句話說的好 “人若不成長,便只有老化.” 每一個成長都得付出待價再加上操練.

王老師將自己生命的成長分成五個階段, 使我想到聖經中的人物. 從小我就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也喜歡讀故事, 在研讀聖經時慢慢體會到「上帝是那 His Story的作者」, 每一個神的兒女都有一個生動的人生故事. 也發現只有在人的難處中人才懂得去尋求神, 回到神身邊. 保羅說的「與我有益」豈不都是他在「損」中 得到的嗎? 也漸漸發現「主以艱難給我當餅」的用心. 生命的成長、成熟正如福音書中耶穌撒種的比喻, 是在不知不覺中; 而這也正是你我所唱「生命之道奇妙」詩歌所言.

記得在上堂課「歸納法查經」查舊約時, 周牧師每次要我們「看神的手如何介入」,在每一個轉折點, 留意神的手. 就好像盆栽的園匠, 在計劃的轉折點用手綁上鐵線, 為了製造出美麗的型態.「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不禁問我是如何經營、建造、看守自己的生命呢?

課後同學們輪流分享自己的生命「轉折點」, 思想時發現唯有在 “衡量” (measure)時, 才會驚嘆自己的成長, 並更能感恩.

我的成長經歷和見証要分幾個階段呢?
1. 來美留学階段: 1980年離開台灣的父母、家人和教會, 進入新環境, 學習自制自律. 在全是美國人用英語的教會敬拜, 是一個新嚐試, 但也經歷保守小城基督裡的愛. 一年後就在那小教會結婚. 神安排我從下飛機的第一天開始, 就認識了我的先生, 他因我去教會認識神受洗.
2. 1981年結婚, 我倆一同開始參與中國教會裡學生團契事奉
3. 1984年先生的研究工作結束, 我們離開學生圈搬至加州, 開始建立家庭和事業, 並加入新教會(國粵語)
4. 1993年我奮力追求事業發展, 為此離開加州隨公司遷回德州
5. 1996 年神藉著我意外懷三女兒, 讓我看到自己人生秩序的錯亂
6. 1998年「不再一樣」主日學使我開始建立靈修讀經的生活, 定意對神認真
7. 1999 年, 先生突發心臟病, 從死亡邊緣走過, 我決定換公司工作, 把家庭放在事業之上
8. 2000年, 先生因身體的原故卸下執事會主席, 我開始在執事会中事奉至今
自我認識與成長 (二)
A. 認識人在神眼中的地位
1. 自我形像的形成 – 來自我們已往經驗的累積, 無可否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極深, 父母、長輩對孩子無意的批評, 不知不覺影響他們的自尊和對自我價值的錯認
2. 建立自我形像的三要素: 歸屬感, 價值感,成就感.當這三個越穩固,這個人越能承受壓力
3. 自我形像弱的人,易得憂鬱症,影響人際關係,唯有擁有建全的自我形像才有能力信靠神,感謝神,成為好的父母,容易有好的婚姻

這是一個注重包装「形像」(image) 的時代, 尤其在media發達下,大家對 “superstar”的崇拜, 「如何建立自我形像」, 不止成為熱門話題,更在競爭中成為必備的得勝工具. 人自然因世界所設立的價值觀和成功的定義, 轉而追求被世界接納的歸屬感‧

在未認識神時, 我們是屬世界的,世界的定律成為自己追求和跟從的標準和動機. 認識神後, 我們不再屬世界而是屬神, 是神的兒女, 神要我們 “transform” 是「心意」的更新並且改變, 用的是神的標準,我們行事為人的動機不再為自己屬世的短暫在營造,而是為屬天國的永恆建造.

俗語說人在四十歲前,尚可為自己的缺點怪父母,但四十歲後卻得自己負責任. 我們的過去確實是我們現在的 “因”和 “果”, 如果我們拒絕耶穌基督, 神所預備的救恩, 我們只能任憑世界的擺佈, 不斷換「包裝」,努力為一個假形像賣命. 唯有在基督耶穌裡我們才能得到一個新生命, 新的價值感 – 我的罪已赦. 有新的形像 - 是神的形像, 神的兒子. 新的歸屬感, 新的成就感. 我們是何等的蒙福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