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教會神學院

教會神學

一、佳樂正道神學院教會歷史總論註冊表

二、已完成的課程(7/8/2009)

l 靈命造就(2學分)

l 舊約信息(4)

l 改變生命的基督徒教育(2)

l 新約信息(4)

l 協談輔導–傾聽他的心(2)

l 歸納法查經(4)

l 自我認識與成長(2)

l 神學精華(4)

l 教會歷史(2)

三、教會歷史總論需繳交之習題:

  1. 4/15/09 教會歷史總論_習題一(DVD #1)
  2. 4/22/09 教會歷史總論_習題二
  3. 教會歷史第三堂課:中世紀 5/6/2009
  4. 教會歷史之第四課
  5. 教會歷史第五堂課
  6. http://carrolltonchinesechurch.wordpress.com/2009/06/10/教會歷史第六堂課/
  7. 教會歷史:第七堂課6/17/09; CCC
  8. 教會歷史(美國):第八堂課
  9. 教會歷史第九堂課

四、神學精華-信仰的重整課後問題:All questions of Theology(1-30CD)

  1. 神學精華問題(1)
  2. 神學精華題目(2)
  3. 神學精華問題討論之三
  4. #7 12/03/2008 神學精華之四
  5. 12/10/2008神學精華課後作業之五
  6. 1/7/09 神學精華_三一神論 (第十堂課)_思考題
  7. 1/7/09 神學精華_基督教救贖觀 (第十一堂課)_思考題
  8. 1/14/09 神學精華第十二堂課功課
  9. 1/21/09 神學精華_第十四張,十五張光盤課後作業
  10. 1/28/09神學精華 第十六張光盤功課
  11. 2/4/09 神學精華_第18 & 19張光盤功課
  12. 2/11/09 神學精華_第20,21張光盤題目
  13. 2/18/09神學精華_第22,23張光盤課後題目
  14. 2/25/09 神學精華_基督徒的盼望_第24張光盤課後題目
  15. 3/4/09神學精華_基督教救贖觀(續)—上帝的國度_第25,26張光盤課後作業
  16. 3/11/09神學精華_第27張光盤課後作業

五、Admin.

六、神學生

正式生:

  1. Albert Pang
  2. Cerina Chou
  3. Christina Liu
  4. FloraChen
  5. Mary Bush
  6. MengPeiHu
  7. Mike Lei
  8. PaulineWang
  9. Sandy

旁聽生:

試聽生:

七、靈程札記Spiritual Journal

· Spiritual Journals

試聽生:

教牧學博士:http://www.les.edu/WebImages/09-11D.Min.Ch.Handbook.pdf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神學精華-信仰的重整

科目:神學精華─信仰的重整
學分:4
教師:陳俊偉
課程簡介:簡介基督教信仰內涵,提供學生信仰基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信仰,
並激發學生對神學產生興趣

評分標準:
1. 讀書時間記錄 40% (80小時)
自己需要計算總時數,登記,交給班長
2. 課中參與 30% (不遲到早退,打瞌睡,缺課)
3. 課後考試 30%

課程進度
1. 導言:神學重要嗎?基督教信仰的本質 《人生智慧觀》
2. 基督教信仰的本質/如何認識神?神是怎樣的神? 《人生智慧觀》
3. 三一神觀 講義
4. 耶穌基督是誰? 《靈魂面面觀》,295-366
5. 耶穌基督是誰?(續) 《靈魂面面觀》,367-458
6. 人的組成是甚麼?問題是甚麼?
7. 基督教救贖觀─天堂在哪裡? 《靈魂面面觀》,259-292
8. 基督教救贖觀─死後到哪裡去?(續)
9. 教會與聖禮 講義
10. 聖靈與聖靈的工作 《靈魂面面觀》,189-213

教科書
1. 陳俊偉主編,《靈魂面面觀》。洛杉磯:台福傳播中心,2003.
2. 陳俊偉主編,《東西方的人生智慧觀》。香港:天道,2005.

參考書籍
1. 卡爾‧巴特著,胡簪雲譯。《教義學綱要》。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2.
2. 柏路易著,《基督教教義概要》。香港:天道,1990.
3. C. S. Lewis著,廖湧祥譯。《如此基督教》。台南:東南亞神學院協會,1991,
五版。
4. Karl Barth著,龔書森譯。《福音的神學─導論》。台南:東南亞神學院協會,1975.
5. Migliore, Daniel L. 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Theolog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1.
DVD課程提示

以下提示是給看DVD的同學們
一、有關考試
1. 考試是open book,可以看書,討論,但不可看別人的答案。
2. 考試是在家裡考,不要忘了寫名字。
3. 需打字。
4. 考題已經發給同學,所有考試必須在上完DVD兩週內完成,逾期沒有成績。若有特別情形,需寫一份說明,與其他同學的試卷一齊交給培育中心。
5. 班長全部收齊後,一齊寄給培育中心。請勿單獨寄給老師。

二、有關上課
1. 請班長每次點名,記錄所有遲到、早退、與曠課。
2. 課後應有三十分鐘討論。每班分成幾個小組,一組以不超過五人為原則,由班長推派一人當小組長。

三、有關讀書
1. 讀書是必須的,只有上課是不夠的。
2. 請詳細記錄讀書時間,並統計總數。
3. 讀書時間表每週交給班長,最後與試卷一齊交給培育中心。

四、有何問題,請和老師聯絡: 5749750@gmail.com
















讀書時間記錄表
姓名
日期
時間(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
書本與頁數




























































總共時數

────



基督教信仰的本質

一、「我」(我們)的形成
開始與結束,過去、現在、將來
身位(identity)的形成;成長與關係(282-283)
identity crisis:從與平面(被造界)進入與垂直(創造者)的關係裡
我←→你 普通啟示/特殊啟示(如何認識神) 你
(暫時)→空? 神是怎樣的一位神? 永久↗ ↖永久
無神論/泛神論 耶穌基督、聖靈是誰? 我←→你
教會是甚麼?世界末了 (永久)
自然神論、傳統基督教神觀
我與你→「我們」與你(永恆的你)

二、信仰的重點是「對象」
「我是一個基督徒」,「我相信神」是甚麼意思?
信仰的基本形式
「我」;「信」;「你」─神
信仰的基本意義
「我」與「你」(父、子、靈)關係的建立
1. 道成肉身,以馬內利(太1:23)→超越死亡(羅8:35-39)
2. 任何環境,都面對「你」
3. 因你而改變
信仰的前題
恩典,神主動
約3:16;提前2:4-6
恩典改變了我:以「你」為中心(太16:25);改變是恩典
三、信仰是信靠
神的話(word)與神的道(Word,約1:1)
抓住神→超越自己(貧乏;無能;灰心),得著自由→超越環境
執著(來11章)與韌性(太12:20)
全人性;超越的人生(羅8:1-2)
倚靠;為自己辯護與爭取;掙扎與自我保存→安息
權威與標準
四、信仰是知識
神啟示自己,適合人的話語
最清楚是在耶穌基督裡(約1:1-3;來1:1-3;西1:16-17)
真理的依歸(約14:6)
人能理解的話,活的,真的,有限的(林前13:12),相對的
卻是恩典(林前1:27-29)
可經驗、實用的知識,引導性的知識,行在真理中,是人生智慧
(詩119:105;賽30:21)
使能面對各種艱難(羅11:36;8:28;林後4:17)
五、信仰是承認
公開的歷史事件: 1. 基督事件(提前3:16);2. 教會:教會儀式與信仰語言;成為見證(彼前2:9)→發光,彰顯上帝榮耀(願你的國降臨)→仍然不明顯(林後4:7)
公開與負責任的生活;教會語言 vs. 社會語言,多元的社會
社會的一份子,完整的人格
六、結論



























如何認識神?

一、認識神的困難
認識人、動植物、與認識神的不同
知識與認識的區別(人可以知道神卻不認識神)
知識與無知識的危險(林前8:1-2)
渴望對神的認識/知識,與其終極目的─生活與敬虔(詩119:1, 2, 5)
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對神的認識?─默想(反覆思想、深思)、禱告、頌讚

二、認識神的人的特點
1. 有能力為神作工(但11:32)
禱告的人(但9:3)
2. 知道神掌權(但2:20;4:25-26;9:4,7,9,14)
3. 無畏的勇氣(但以理;徒5:29;20:24)
4. 有滿足與平安(羅8:1,16,28,30,33,35;但3:16-18)

三、認識神
重要性:永生(約17:3);耶9:23;神的心意(何6:6)
內涵:聽神的話與神的靈;神的屬性;遵行神的命令;活在愛中
與神有個別的交往;思想、情感上與屬神的(人、事、物)認同;是恩典
例子:夫妻;父子;臣民與君王;羊與牧人
經由:耶穌基督(約14:6,9)
─今天,屬靈的關係,藉著聖靈、聖書、與教會

四、認識神與被神認識
最重要的不是我認識神,而是神認識我
例子:摩西(出33:17;耶利米1:5);牧人與羊(約10:14,15,27,28)
註:《認識神》,巴刻,1-28.

五、認識神真的可能嗎?
1. 人有宗教的本能,神的啟示才有用─人的獨特之處
2. 神的啟示─
伯11:7;林前2:10, 11
A. 普通啟示:自然界(詩19:1-2;羅1:20),人心
B. 特殊啟示;為何需要特殊啟示?
a. 罪惡蒙蔽:約1:3;羅1:18,25;弗4:18;西1:13;約壹2:9,10
b. 神的屬性(神是怎樣的一位神),人的問題(罪惡與救贖),屬靈的事
六、特殊啟示
1. 方式
A. 神的顯現(神的使者;耶穌基督;教會與神的兒女)
B. 直接的傳達:可聽見的聲音;烏陵與土明;夢;異象;光照與聖靈
C. 神蹟:耶穌基督
2. 內容
A. 救贖:罪、和好、更新─神與人
B. 語言與事實:語言與知識的傳達;在以色列的歷史與耶穌基督裡具體的行動出來;經由舊約的禮儀和新約的教會崇拜裡表現出來
C. 歷史的:不但發生在歷史裡,而且在歷史裡逐漸的發展出來,在耶穌基督的身上達到完全
註:Berkhof, 《基督教神學概論》,1-17

七、結論
認識神與人生經驗
認識神是否表示我們對發生在身上的事都有合理的解釋?
認識神與人生的態度有何關係?





















神是怎樣的神?

前言:如何認識神?認識神的目的在哪裡?
只有一位神(申6:4),如何對待這一位神?(可12:29-30;出20:2-3),祂是萬有的本源(林前8:6)
經由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是誰?
建立在三一神觀的架構上

一、有位格
永遠的、不改變的生命:神不改變,從亙古到永遠(詩90:2;93:2;102:26;雅1:17),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賽48:12),是無窮生命(來7:16),祂的心思不改變(民23:19)→神是可靠的!
不改變的位格、生命、與屬性(出3:14;34:6;約5:26;帖前1:9;徒17:25)
求告(創4:26;12:8);倚靠(詩20:7-9);不可妄稱(出20:7)
神與人的關係是個別性的(創3章)
二、神是愛
林後13:11;約壹4:8, 16
三一神之間的關係:太3:17;約14:31
與世界的關係:約3:16
神的愛在甚麼時候顯明?約壹4:10;羅5:8;太5:45;6:26-32
如何臨到人的身上?羅5:5
人在甚麼時候彰顯神的愛?恩慈,良善,不輕易發怒…(林前13章);彼此相愛(約15:12);彼此饒恕(太6:12);與信徒一同經歷(弗3:14)
愛的至極表現:認同(道成肉身)
三、神是靈
約4:24
提前1:17;6:15-16
敬拜神(約4:21);敬拜神的方式─偶像(第二誡)
不受時空的限制(徒17:24)
擬人化,神以人形顯現(theophany)
摩門教
四、無限
神是無限的,充滿天地(耶23:23-24),但又在天地之外(詩139:7-12)
知識、智慧(詩147:5;太10:29-30),人在神面前赤露敞開(箴15:3;來4:13),天地的創造(詩104:24;羅11:33)
全能(omnipotence):創17:1;18:14;王下6:5-7;可4:35-41;太14:22-23;徒17:26
五、聖潔
獨特性,高超威嚴(出15:11;賽57:15;6:1-4)
地方(出3章;19章);至聖所(出26:33;王上6:16)
純潔、善良、完全(哈1:13;利11:44-45)
獻祭:無殘疾(利1:3)
信徒(林後6:14-7:1;帖前3:13);教會(弗5:27)
公義的作為(啟15:4)
神的聖潔顯明在與被造的關係:公義
神的律法反映神的性情(詩19:7-9)
賞善罰惡,為人伸冤(羅12:17;詩58:11;申7:9-10;摩5:12)
六、真實
與偶像不同(耶10章;詩115篇);獨一的真神(約17:3)
與魔鬼不同(約壹5:20;啟3:7;6:10)
神的話(約17:17),宣講神的話也是如此,不能是而又非(林後1:18)
信實可靠(提後2:13);守約(書9:16-21)
七、超越與臨在(transcendence/immanence)
1. 臨在:耶23:23-24;徒17:28
伯27:3;33:4;34:14-15;詩104:29-30;賽63:11;該2:5
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爭執:
神如何作工?自然與超自然;進化與創造;神蹟;童女生子與女子生產
真理與啟示;哪裡可以預見神?
人性:教育,理想、啟發與重生改變
社會與教會
醫治
機構的財務
自然界的管理與破壞
福音的橋樑:反巴特
2. 超越:賽55:8-9;詩113:5-6
超越與臨在同時存在:賽57:15
巴特: “wholly other”
不同的尺度、範疇(dimension):三度空間;聲音(耳朵)和顏色(眼睛)
又近又遠(耶23:23;弗4:6)
神的奧秘與人的有限
肯定神學(positive theology)與否定神學(negative theology)
神秘主義;否定否定(Negatio negationis);神聖的無知(divine ignorance)
八、結論


基督論

人性
降生:路2:1-7;太2:1-6;出13:2;路2:22-24;利12:8;路2:34-35
孩童的生活:路2:46-52;公開傳道;受洗(太 3:13-15);受試探(太 4:1-11; 來4:15)
基督的工作(太4:23;太7:28-29);會累、渴、哭、氣憤;他周流四方行善事 (徒10:38)
耶穌的死:受審與被釘

神性
降生(路1:26-37);使徒信經;(路2:8-14)
詩33:6,9;創1章;所羅門智訓:上帝用「道」創造萬物(9:1);賽55:11;約1:1-3, 14, 18
基督是上帝的心思(Logos,「洛格斯」,「道」,「話語」,「理性」,“Word”)
「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14:9)
西1:14-18;來1:1-3;啟1:8;啟1:17-18;啟22:12-13;約8:58;約17:5;約6:33, 38;林前1:24;西2:2-3
歷史爭論

基督的本質、與父的關係
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
特土良:三而一的觀念;反對者:神格唯一論(Monarchianism)
俄利根(Origen, 185-254);亞流(Arius, 約250-336)
尼西亞信經
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並造有形無形的萬物主
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前,為父所生,從神出來的神,從光出來的 光,從真神出來的真神,受生的,不是被造的,與父一體的;萬物都是藉著主受造的
主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由聖靈感孕童貞女馬利亞,取著肉身,並成為人,在本丟 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十字架;被害,埋葬;照聖經第三日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 來必有大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無窮無盡。
我信聖靈…從父出來的,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
• 「和子」(Filioque)的爭議

基督的人性與神性(兩性)

• 利歐大卷;基督一性論(Monophysites);迦克墩會議
• 這位聖子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真正的上帝,真正的人,有合理的靈魂和身體;按神性說是與父一體,按人性說是與人一體。在一切事上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以上帝而論,在萬世以前為父所生,以人而論,在這末世,為了我們的救恩,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她是上帝的母親。這神人二性是「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割,不能離散」。雖然聯合卻各有特色,各性之特性依然保存在一位上,又是一位本性,並沒有分為兩位,只是一位
• 涅斯多留與區利羅
• 考題:請默寫出四段有關基督神性的經文
耶穌的名稱

耶穌
基督
耶穌未曾自稱「基督」/「彌賽亞」
為何耶穌不自稱為「基督」或「彌賽亞」?果耶穌宣佈自己是彌賽亞,將會產生甚麼後果?百姓/門徒的反應會是甚麼?
耶穌自稱應驗舊約彌賽亞的預言:宣告自己的使命,但不是猶太人所期待的
不否認自己是彌賽亞,甚至稱讚如此承認的的彼得
耶穌重新詮釋「彌賽亞」的觀念
基督復活之後,初代教會就不再顧忌的以「基督」/「彌賽亞」稱呼,而且成為專有名詞;主耶穌/主耶穌基督/我主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基督耶穌


• Adonai
• 譯為「主」出現在耶穌復活之後;使徒行傳和書信中經常出現「主」、「主耶穌」、「主耶穌基督」、「我主耶穌基督」

上帝的兒子

所有的人;非聖經特有的觀念;柏拉圖;斯多亞
靈界活物;以色列民族/君王;以色列的「義人」稱為「神的兒子」
耶穌基督;福音書中,耶穌從未自稱為「神的兒子」,卻常使用「子」來自稱;書信卻經常使用「神的兒子」來稱呼耶穌;為甚麼?
受洗時(可1:11);登山變像時(可9:7);污鬼稱呼他
大祭司,猶太人,施洗約翰,拿但業,馬大,百夫長,彼得的瞭解是甚麼?
不同的人對「神的兒子」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1. 從受洗事件來看
「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可1:11);結合了詩2:7與賽42:1
根據父子的關係,確定耶穌委身於僕人式的彌賽亞使命:曠野受試探
2. 從污鬼事件來看
3. 從耶穌的自我意識來看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太11:25-27;路10:21-22)
因著兒子的身份,神交託他使命;例,兇惡的園戶(可12:1-12);彌賽亞必定是神的兒子(因著是神的兒子,神才交託他彌賽亞的使命),這是猶太人不能明白的
耶穌在公會前受審問時,承認他是神的兒子;耶穌復活後,教會就不受限制的使用「神的兒子」,來表達耶穌崇高的地位。神的兒子帶來救贖恩典,人成為「神的眾子」(「嗣子」)
早期教會的認信源於

人子

耶穌的自稱(65次之多),無人以此稱耶穌,教會也未使用此稱呼。福音書之外只出現過一次,司提反見異象時說的(徒7:56)。是甚麼意思?
人─耶穌自稱有何涵意?只是一個人的自稱,=我?此稱呼對當時的人有何含意?耶穌如何使用此稱呼?耶穌給此稱呼注入甚麼內涵?他想傳達甚麼意義?
從此,他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可8:31)
在地上服事的人子:當時的猶太人可能覺得困惑,耶穌自稱人子和以西結書或但以理書的人子有關連嗎?耶穌是否暗示他是屬天的、先存的那一位人子?屬天的人子怎可能出現在地上,且是 眾 人中的一個?地上卑微的人怎有可能同時是屬天的、先存的?
受苦的人子/受苦的僕人。彌賽亞的觀念怎能和受苦的僕人的觀念調和呢?
因為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門徒困惑了!人子不是先存的、榮耀的 嗎?怎麼變成要為人捨命?耶穌徹底重新詮釋人子的觀念
結論:耶穌沒有自稱彌賽亞,因為他的使命和當時的瞭解完全不同
他自稱人子,不但暗示彌賽亞的榮耀與威嚴,也為彌賽亞的職事與職分注入嶄新的意義,並暗示祂自己超自然的本質與來源。
考題:耶穌如何從傳揚者(proclaimer)成為被傳揚者(proclaimed)?這與早期教會/門徒對他新的認識有何關係?請從耶穌的稱呼/頭銜的角度來回答。




人的問題:罪與死

一、甚麼是罪?罪產生的結果是甚麼?
創3章
約壹3:4;太7:12;羅13:8-10;太22:34-40;提前1:5

二、死亡
O’Hair的故事;死亡與死後的生命
1. 必然的,不能被忽視 (民16:29;書23:14;王上2:2)
如同:傳12:6
預嘗死亡的滋味:疾病(伯18:13);危險(撒上20:3);身體衰敗(羅4:19);缺乏愛的生命(約壹2:10, 14-17;3:14)
2. 不在人控制之下(傳8:8)
驚嚇的王(伯18:14);痛苦的事,產生驚惶(詩55:4);不能逃脫(詩18:4-5);如同波浪(撒下22:5);奴役人(來2:15)

三、死亡與人生態度
孔夫子;柏拉圖;佛教;基督徒(申32:39;撒上2:6;詩39:4-7)

四、基督徒擁抱死亡嗎?
可14:33-36;來5:7;林前15:26;啟20:14
早期教會的信息
羅6:23

五、基督徒一定「好死」嗎?
五福臨門;創25:8;33:29;盧雲『念:別了母親後』;太26:37-38;詩73

六、死亡的提醒─把握現在
1. 你把握機會學習、改變嗎?(傳12:1;摩4:12)
2. 你忠於所託嗎?(林前4:1-5;帖前2:4)
3. 你發揮了生命的潛能嗎?烏鴨的故事(太25:14-30)
4. 如果你今天死了,最大的遺憾是甚麼?
5. 如果你今天死了,最擔心的是甚麼?
6. 你面對過死亡嗎? 如果沒有,應當學習面對它!



死後到哪裡去?

一、天堂
1. 自然界現象 2. 屬靈含意 3. 「天」與地 4. 從神的屬性來看 5. 甚麼時候進「天堂」 6. 神學反省

二、地獄
1. 民間宗教 2. Gehenna與Ge Hinnom 3. 審判的意象 4. 為何神要審判人? 5. 滅絕說

三、陰間
1. 民間宗教 2. Sheol/Hades 3. 墳墓 4. 死亡 5. 墳墓與死亡的聯想(伯17:13-16) 6. 多樣化的描述:地的深處;像影子,沒有生命的活力,微弱的意識;分群而居 7. 與「天」相對比--都在神的權能之下 8. 小結:舊約 Sheol所代表的意義是甚麼? 9. Hades與「天」相對比 10. 敵對神的勢力:有「門」,握有極大的權柄(啟6:8),至終被消滅(啟20:13-14);基督不被撇棄在「陰間」(徒2:27, 31) 11. 小結

四、樂園
1. 舊約聖經用法 2. 七十士譯本 3. 兩約之間的用法 4. 新約 5. 小結

五、煉獄
1. 教義與支持經文 2. 歷史演變:奧古斯丁;大貴格利;阿奎納 3. 東正教4. 更正教:善行與救贖;海德堡,韋斯敏斯德信條 5. 列祖之境與嬰孩之境

六、結論:在基督裡是甚麼意思?
1. 有聖靈的印記(弗1:13-14);已經復活(弗2:1-6)
2. 勝過死亡(提後1:10)
3. 等待復活(帖前4:13-18)
4. 難解的經文:啟6:9-11;路16:19-31;腓1:23;路23:43
5. 不能分割的愛(羅8:35-39);與基督聯合(羅5:21)
6. 基督的王權:已經作王(徒2:36),雖然尚未完全(林前15:24-26;腓2:5-11)。亦即,死亡仍然存在,但已經喪失其權勢力
7. 現在的狀況:包括生與死(西3:3-4)
8. 死活都在基督的王權之下(羅14:8-9)
9. 在神那裡,人都是活的!(路20:38)


居間狀態

前言:彼後3:1-9
一、(信的)人死後到哪裡去了?
1. 繼續被潔淨─煉獄
列祖之境(空的,被提到樂園),嬰孩之境
2. 睡眠狀態
永恆的現在(帖前4:16)
3. 馬上身體復活
A. 「身體復活」與「顯現」的區別(羅8:19;3:4)─無居間狀態
B. 救贖乃是在身體裡
C. 反對:身體的改變與基督再來相連結(腓3:20-21;帖前4:16-17) 那時是榮耀的時刻(羅2:3-16;帖後1:5-2:12;提候4:8)
4. 馬上進入樂園、天堂

二、(不信的)人死後到哪裡去了?
1. 在陰間─等候;第二次機會(彼前3:19;4:6);普救論
2. 睡眠狀態(約5:29)
3. 滅絕─不朽是恩賜(提前6:16;約10:27-28;17:3;羅2:7;6:22-23;加6:8);滅絕(太7:13;10:28;約3:16;羅6:23;8:13;帖後1:9)
4. 馬上下地獄,但和末日審判之後的程度有別

三、鬼魂與污鬼(邪靈)
「鬼」的文化;習俗「迎娶鬼妻」,「男鬼討嗣」,「觀三姑」,「牽亡」,祭祖?
交鬼?(申18:9-12);是「鬼魂」還是「鬼」與人瓜葛?(可1:34;9:17;5:1-20;太12:45;15:22)

三、再說,死人到哪裡去了?─基督徒的盼望
1. 聖靈與人 (弗1:13-14;西3:3-4)
2. 在基督裡的意義
A. 不能朽壞的生命(提後1:10;啟14:13)
B. 基督做王(徒2:36;林前15:24-26;腓2:5-11)
C. 基督作王的意義
得永生(羅5:21)
不能與基督隔離(羅8:35-39)
都是「主的人」(羅14:8-9)


耶穌基督與三一神觀

一、基督的身位
太1:18-25;路1:26-38;加4:4
以色列的盼望與使命;應許與應驗
創造者成為被造者:神成為人
耶穌;基督;人子;彌賽亞;主;神的兒子
耶穌基督與以色列民族,以色列民族的使命(先知、祭司、君王)
教會的教導:信經

二、為什麼需要三一神觀?Why the Trinity?
──問題的所在
1. 只有一位神 Only one God!
經文:出20:2-3;3:13-15;15:11;申6:4;亞:14:9
可12:29-30;林前8:6;提前2:5-6;雅2:19
2. 耶穌基督是誰呢?Who is Jesus Christ?
a. 耶穌基督如何說到他自己?
約10:30;14:9;17:21-22
b. 凡屬於神的就是屬於他的!
神的使者就是他的使者(太13:41;路12:8-9),神的國就是他的國(太13:41;21:43),他能赦免人的罪(可2:8-10),他會審判這世界(太25:31)
c. 聖經如何說到他?(本質)
腓2:6-11;約1:1-3, 14, 18;提前3:16;來1:3
3. 聖靈又是誰呢?他有獨立位格 Who is the Spirit?
徒8:29;10:19;13:2;約16:13;14:16;羅8:26;弗4:30;啟2:17
4. 新約以「父、子、靈」來描繪神一切的活動
a. 創造的事上 (創1:1-3;約1:3)
b. 救贖的事上
彼前1:2(揀選、成聖、順服);羅5:1-5(和好、經驗愛);羅8:9-11(體驗聖靈,神的靈,耶穌基督);弗1:3-14
c. 事奉的事上
林前12:4-6(恩賜、執事、功用,參太12:28);林後1:21-22;太28:19(施洗,參太3:16-17);林後13:14(祝福);
d. 得著神的應許
路24:49;徒2:33, 38
e. 成長與過生活
弗3:16-19(心靈剛強);猶20, 21
5. 結論
聖經堅稱只有一位神,但同時又賦予耶穌基督和聖靈與神(父)同等的地位,並且宣稱耶穌基督和聖靈是神(有神的本性──神性),所以就產生了(邏輯上的)問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基督徒所相信的是一位神還是三位神?

三、解決的辦法(三而一,一而三)
1. 三神觀; 2. 「從屬說」(subordinationism)
3. 絕對一神觀
A.「型態說」(modalism),名稱,角色,面具
代表人物:撒伯流(Sabellius);「聖父受苦說」(patripassianism)—“impassibility”;又稱「型態神格唯一論」(modalistic monarchianism)
B.「嗣子說」(adoptionism)
拜占庭的狄奧多士(Theodotus of Byzantium);撒摩撒他的保羅(Paul of Samosata);又稱「動力神格唯一論」(dynamic monarchianism)
4. 三一神觀,三位一體(實體,本體):“person”的問題
a. 尼西亞信經(325-381)「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前為父所生,出於神而為神,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一體,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
b. 互滲互存(perichoresis)─互相滲透,互相存在,卻不混淆
5.東方教會:社會的三一論;西方教會:心理的三一論(記憶、悟性、意志)

四、救恩歷史
Economic Trinity
舊約、新約(涉及:人如何認識神?)
後現代,多元宗教的危機:人如何認識神?可不可以直接認識神,而不需要經過耶穌基督?

五、神學反省
1. 如何談論神?如何經驗神?經驗救贖?傳福音?禱告?
2. 絕對一神觀的問題:絕對與超越;統治與順服;非對等關係
政治、宗教、教會、社會、家庭
3. 神的存在不是單一的個體(solitary monard),而是社會共同體(community);自我交通(self-communicating)的神,神生命的特點是「相交共享」,是包容性的。(但在「相交共享」裡,並不失去本身的位格。)
神生命的特點是──動態的,活在愛的互動裡,活在愛的給予和接受裡,神生命的特點是關係的互動,而定義此種的關係的就是「愛」(參耶穌對誡命和律法的教導)

救贖是甚麼?
一、「永生」觀念的形成
1. 舊約
a. 可見的、具體的生命(詩91:16;傳9:7-9;申8:1)
b. 與神相交中享受(申30:15-20)
c. 不因死亡而終止(詩16:8-11;49:15;73:23-26)
─復活的盼望(賽26:19;但12:2)
2. 新約─現今的經驗
相信(約3:36);活水(4:14);生命的糧,血與肉(6:25-59);永生(約10:27-29);復活(11:1-44);認識神(約17:3)
羅8:38-39

二、來世來到今世
基督帶來來世生命
來世生命


今世生命
因著基督兩個世代產生交集
將來的世代 林後4:16
基事 將來世代進入 世末 加4:5-7;羅8:15-16;8:23
督件 了現今的世代 界了 弗2:6;林前13:12;約5:25
這世代(今世)

1. 今世與來世的關係:兩個世代,而非此地(世界)與彼岸(天堂)
例:太12:23;可10:29-30;路20:34-36;弗1:21
2. 今世的特徵
弗2:1-3;林後4:3-4;加1:4;5:19-21;羅3:23;太13:22
3. 來世的特徵
太19:28-29;林前15:12-58
4. 現今的經歷:兩個重疊的世代
來6:4-5;弗2:1-6;羅12:1-2;約壹;林後5:17;弗5:8-21;加5:16-26
5. 救贖的現今性:永生包括(弗2:1;約6:54)和(林前15)
經歷復活能力(弗1:19-20;3:20);聖靈更新(林後4:16);來世權能(來6:5)

三、兩個世代重疊的特色
1. 擁有永生(來世生命)的特點
a. 從聖靈而生─藉著信(約3:1-21):聖靈的印記(弗1:13),靠聖靈行事(加5:25),聖靈果子(加5:22-23);從聖靈收永生(加6:8),得基業的憑據(弗1:14)
b. 甚麼是聖靈初熟的果子? (羅8:22-23)
c. 認識神 (約17:3)
2. 受到今世生命的影響
3. 三種型態的信徒

四、天堂與天國
永生的觀念與「天堂」還是「天國」連在一起?(可10:17-31)
「神的國」是現世的經驗
1. 舊約對神治理的盼望(賽2:4;11:6;24:23;亞14:9)
2. 藉著耶穌基督應驗了(賽9章;11章;但7:13-14;太4:23;5:20;7:21;可9:47;太13章;西1:13)
3. 神國在現今的型態(路17:20-21;路13:18-21;羅14:17)
4. 與撒旦之間的關係(約18:36;太13:19;可8:33;路22:3, 31)
5. 如何進入神的國?(約3:1-21)
特點:更新

五、救贖的現今性
1. 迷羊;遺失的錢幣;浪子(路15章;19:10)
2. 彌賽亞來臨的徵兆與徵兆(路4:18-19;7:23;8:36;可5:34)

六、結論














基督徒的盼望

一、活在公義、和平、沒有罪惡、神完全掌權的世界
1. 「耶和華的日子」:神百姓的景況,摩9:11-15;賽65:17-25
2. 脫離地上、屬物質的世界?
和柏拉圖比較
3. 「耶和華的日子」:審判與除惡,太24:30-31;太13:24-30, 36-43
4. 超過先知的預言
舊約的新天新地與新約的新天新地(啟21:1-4);彼後3:13
5. 社會性的生活
比較修道主義

二、得著榮耀的身體
兩階段的復活 約5:25, 28;賽26:19;但12:2;啟22:1-5
「初熟的果子」 路24:36-43;約20:19, 26
身體復活(太22:23;徒23:8;徒17:32;林前15:12;約5:28)
靈性的復活(約5:25;弗2:1)
屬靈的復活與身體復活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約6:54)
不是飄蕩的靈魂,而是脫離敗壞的有形體的存在(羅8:18-23;林前15章)
以耶穌基督為例(路24:36-43;約20:19, 26;腓3:21)
勉勵(徒24:15-16)

三、充滿喜樂
以宴席來表達(太25:1-12, 21, 23;8:11;22:1-14;路14:15-24)
服事神(彼前2:25;約壹3:2;啟22:3-4)
接受大牧人的牧養(啟7:9-17;19:1-9)
對照沒有神生命的人的命運(太8:12;22:13;25:30)
失喪的生命:黑暗 太8:12;22:13;25:30
痛苦 太10:28;18:8;25:41;可9:42-48
神所不認識的人 太7:23;路13:27
基督徒可以享受人生嗎?

四、「我」仍然存在─今生與永世的連續性
1. 「我」是誰?「我」是如何形成的?
i. 關係與歷史:連續性的原因
ii. 關係意義的所在:愛
iii. 為何愛會成為「空」與「苦」的根源?為何需要與永恆連結的原因!
2. 永活神生命的特點
i. 愛 約壹4:9
ii. 死亡的特點:沒有愛 約壹3:14
iii. 愛來到世間 約3:16;約壹4:9
iv. 彼此相愛 約13:34;15:12;約壹4:12
v. 比較輪迴觀生命的特點
3. 獨特的「我」─個別性
i. 被造 (創1:26, 27;詩139)
ii. 回應與責任:神向人說話
iii. 尋找與永恆的連結(傳3:11)
父母與兒女的關係(羅8:14-16)
vi. 人生歷史 (Karl Barth)
v. 永世裡:「我」與神(我與你)
啟21:4 過去(歷史)並沒有消失
約14:2-3 耶穌與「我們」
約壹3:2 「我」得見神
太17:1-4 摩西、以利亞的顯現
約17:3 永生的意義─(我)認識神(你)

五、結論:被造世界的意義
人、世界、以及神之間的關係


















教會論

一、前言
許多人對教會的經驗:失望與迷惘,所以裹足不前。聖經的描述:基督的身體,新婦等,都停留在神學理論的範疇,而非實際的經驗。於是有些信徒對教會以外的組織大發熱心,或是在教會中引退下來,成為旁觀者,或是以個人信仰的經歷取代教會生活
人們會花時間建造經營家庭,建造經營人生,教會也需要建造經營。教會不只是已經完成實現的實體(already complete, realized reality),教會是一個已經存在但尚未完成的事件(an event)。
教會領袖(傳道人與信徒領袖)不但是「牧會」,而是「建造教會」─基督的教會
1. 教會不是什麼?
A. 一般人想到教會就想到甚麼?建築物,宗教組織(宗派),基督教,基督教在社會中的影響力
B. 教會就是團契?只要有一群信徒聚集在一起,有親密的交通,就是教會?─釣魚教會?
C. 教會是看不見的?不參加看得見的教會,不必看見教會中的黑暗面,也不對地方教會負任何責任D. 以初代的教會為標準(理想),不斷批評現代的教會,以為只有初代教會就是模範教會(哥林多教會)
E. 教會是教義性的,只要正確傳講教義就是教會;敬拜像上課

2. 為甚麼要有教會?
教會是神施恩的唯一管道,「教會之外無救恩」(天主教)
“我們因信福音而有基督,並分他所獲得的救恩和永福。但因為我們的無知,懈怠,和心思上的虛幻(善變的氣質),都需要外援,好在心中產生信仰,並逐漸增長到完滿的地步,神就體恤我們的軟弱,給我們預備了這種援助;且為維持福音的傳揚,他就將這種寶庫交給了教會。”(加爾文,基督教要義,4.1.1)
“神的旨意,是要將祂的一切兒女聚集在教會的懷抱中,不但是叫他們在嬰兒和幼年時期,由她的扶助和服務得著養育,且由她仁慈的關顧得著管教,直到他們長大成人,至終達到完全的信仰。”
“凡以神為父的,便以教會為他們的母。”(4.1.1)加爾文以母親撫養兒女的關係來說明教會與信徒的關係。
神救贖的計畫,不是個人性,而是救贖團體的出現(出19:5-6;弗3:4-11),個人呼召的意義在於形成屬神的團體
因此,教會不只是為了滿足「我」的需要,而是「我」被呼召進入救贖的團體,「我」屬於一個團體,是團體的一份子,與整個團體一起成長,進步,領受神的恩典,見證神的救贖
3. 定義教會的困難:神觀影響教會觀。因為神觀的改變,教會觀也改變,現代神學強調神的臨在性多於神的超越性(immanence vs. transcendence)。神在世界的工作並不只是經由教會,教會並不是神工作和臨在的唯一具體表現,因此教會就不再被視為是神的特別的代理者或是媒介。以前多強調神的屬性, 現在多強調神在做甚麼,因此講到教會時也少講教會的本質,多強調教會的宣教使命。
教會觀的改變也受到世界觀改變的影響,實體(reality)不是固定的(fixed),是不斷在改變(in flux),不是rigid是dynamic。教會也被視為dynamic,是從存在(existence)的角度而不只是從本質(essence)的角度來看。教會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型態(fixed form),教會是一個計畫(project),一個需要完成的任務(task)。
4. 教會與聖經
天主教認為因為先有教會(faith community)才有聖經,聖經是在教會之中形成的,所以教會決定了聖經,也只有教會才能對聖經做出正確的解釋,意味教會是在聖經之上。基督教認為是先有聖經才有教會,教會只是辨認出聖經而已。

二、教會的正確意義:教會是什麼?ekklesia是什麼意思?
1. 基本定義
ekklhsia在希臘文化的背景裡通常是指一群人的聚集(徒19:32,39,41),七十士譯本用此字來翻譯qahal,此字(qahal)常指與神有約的關係的以色列信仰團體的宗教性聚集(詩22:25),但也指一般性的聚集(民10:7)。故此,此字的用法在聖經中並沒有特殊之處。
當聖經把ekklesia用在基督徒身上時,常指地方性的可以看得到的特定的教會,如林前1:2;加1:2;帖前1:1等;有時也指一個成是的所有信徒,如徒8:1;13:1。有時也指宇宙性的、概念性的的教會,如太16:18;弗1:22,23;3:10等,也就是包含歷世歷代所有信主歸於神的人。
教會並不是有形教會的總和,所有的有形的教會都是無形教會的表達。亦即每一個屬於基督的信仰團體都是教會的一部份,也都是教會。
群眾(徒19:32;40)→會眾 (congregation),受呼召去迎接神(申4:10;9:10;18:16;31:30;士20:2),曠野會眾(徒7:38;來2:12;詩22:22),是一群充滿活力,有目標,不斷向前的團體,是「同蒙天召」的團體(來3:1)。是一個團體(有範圍的),是神所呼召的(神是頭),是看得見的、活在地上的「屬神的子民」(彼前2:10),是認信的團體;只有一個(弗4:4-5)

三、教會的特點
1. 蒙召的團體(創12:1-3;出19:4-6;林前1:2, 9;羅1:6;弗1:4;提後1:9;帖前4:7)
呼喚→呼召(創3:9;撒上3:4);揀選與呼召,回應與聽從(教會、團契與社團的不同)
蒙召的特色:是由神(的話)召集會眾而聚集,因此,必須有聚會(脫離孤立)與聖經(話語),一起經歷,成長,服事
不再是局外人;信主是加入歷世歷代以來一大群人對神的回應抉擇,新身份是「團體中的個體」
信徒聚集在一起,不只是交換意見,或是享受團契而已,而是聽從神的話語
2. 立約的團體(集體性,彼前2:9-10)
「約」的意義:責任與義務,定義關係(如,出20:1-3)
對神有義務,對人有義務:從個人進入團體生活
比喻:新婦(賽62:5;可2:18-20)、葡萄園(賽5:1-2;約15:1-11);羊群(賽40:11;路15:3-7; 約10:1-18)→說到與神的連結,結果子,受到保護和照顧
特色 a. 個人性為基礎,神設立,人接受
b. 建立在神的恩典憐憫上(申7:7-8)
c. 宇宙性(弗1:22;3:10, 21;西1:18, 24);地方性(林前1:2;帖前1:1;羅16:5)
(以月亮來表達─滿月、彎月、新月,都是月亮)
不但是有所「脫離」(離開)的人:離開吾珥,埃及,巴比倫;脫離罪惡和死亡─個別性;而且是「進入」的人:約的關係裡,與神有關係,與人(神的百姓)有關係的人─團體性;不但「得著」產業(來3:1,同蒙天召;腓3:14;提前6:12)→「天國」;而且「成為」神的產業(申7:6),屬神的子民
3. 見證的、有使命的團體
(領袖)必須要有「長征」、「大遷徙」的觀念(使命感):要把教會、教派帶到那裡?
教會的使命:傳福音,社會關懷(社會行動),文化使命,教會與國家
教會必須宣教,宣教必須以建立教會為最終極的目標,宣教要有果效必須以教會為中心。
「不建立教會的宣教工作和不作宣教的教會,都是怪物」(牛畢真主教)
今天最需要的宣教士,不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而是有恩賜教導、講道,建立教會,使會眾成熟的工人(高力富Michael Griffiths)
a. 不斷遊行示威的團體─展示神的愛,吸引人參加。
和平示威(展示),不是暴亂示威。去除好戰,好鬥的味道,以歡喜快樂,歌唱跳舞的氣氛進行;去除敵意與猜忌,吸引人注意,吸引人加入這個行列
b. 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團體(來11:10;彼前2:4 -5),建造中,但有完工的把握(林前3:9;弗2:19-22;林前3:10-17)
4. 不完全的團體:(新約書信的目的:教導,斥責,改正),建造中的聖殿(彼前2:4-5;弗2:19-22),醜陋的工地,耕種中的田地,好像挪亞方舟?只要基督不要教會!到教會為了得到好處?
天主教:基督無瑕疵的身體,不會犯罪
基督教:「教會的面目是罪人的面目」(路德),可能名存實亡(啟2:5;3:1),甚至消失
工頭:謹慎建造(林前3:10-17),負起責任(徒20:32)
教會不應當以問題和活動為中心,應當以使命為中心
教會是有血有淚,甚至會傷人的地方
5. 特徵:有地點,組織,權柄,管教,可見的禮儀等

四、教會的基本類型
1. 教會是神的百姓
神在歷世歷代都在揀選呼召人成為他的子民,這些歷世歷代神所揀選所呼召的人集合起來就是(無形的)教會。所以教會的特點不但說到神的主權、主動性,也說到信主不只是個人的事,是加入一個(有缺陷的)團體。
神的話,講台,重視「聽」和「講」
2.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1:22-23)
a. 基督是教會的頭(主人),屬於基督,與基督聯合
就教會歷史來說,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特點(貢獻),對信仰有不同的體驗、強調
靈恩派對聖靈的體驗和強調,天主教對教會傳統的重視,長老會對社會政治的關懷,和文化結合
聖餐,聖餐桌
b. 彼此聯合,彼此相屬(林前12:24-26),彼此依賴(林前12:21),肢體生活,肢體各不同(「各自作肢體」,林前12:27);保守合一(林前1:10;弗4:3-6)與連結,避免紛爭結黨
c. 互相配搭,恩賜是為了教會,不是為了個人;「我羨慕有什麼恩賜?」→滿足我自己(成就感,虛榮心‧‧‧);「教會需要什麼樣恩賜的人?」→建立教會(林前12:7;彼前4:10;羅12:4-6),身體成熟(弗4:13-16)
教會為我,我為教會(團體的意識)
不能說,我不屬乎身子,也不能說,我用不著你(林前12章)
3. 教會是聖靈的團契/殿(林前3:17;弗2:20-22;賽6:1-5)─教會是神的家(弗2:19)
信主的人和神有相交,有來往,彼此之間也是如此,因為有神的靈在他們當中。
寬敞的講台,靈恩聚會,台上台下打成一片,熱鬧,共同的信仰體驗
信徒生入神的家中,家是充滿著愛和包容,使人找到歸屬感,安全感,放鬆、成長、與成熟之處,不需要戴面具
聖靈的果子需要在關係中來成長(加5:22-23)

4. 小結
a. 救恩不只是關乎個人得救的問題(救贖→進入救贖的團體─教會);救恩不是單機飛天堂(和佛教不同),不是單兵作戰(如何解弗6),孤立的聖徒是不可能存在的!
沒有人重生為孤兒
隱士與永久性的修道不是聖經的觀念
聖經描述信徒時常用:兒女,弟兄,眾聖徒,眾門徒,國度,子民等,大都用複數
以利亞─「先知學校」,施洗約翰─「約翰的門徒」
屬靈的魯濱遜?→漂流吧!
b. 聖經(包括書信)的對象雖然包括個人,但都是以信仰團體為主
c. 恩賜的運用:非會眾與球迷(喊叫與批評),也非以個人為中心,恩賜的運用是為造就教會,使教會長大成熟,個人也因此成為良善的管家,找到位子
d. 基督徒不應當只是宇宙教會的會友,應當隸屬一間地方教會,承受責任,接受訓練

五、教會體制
1. 體制
形式的重要:被造界一切的生命幾乎都有形式,外在的形式將內在的生命彰顯出來;反對組織的,最後還是發展出自己特定的組織型態,風俗習慣,信仰表達,以某種特定的形式,甚至以教派出現,如弟兄會,貴格會等。
教派(宗派):需避免分裂意識,輕賤他人
i. 主教制──天主教會、聖公會、路德會、衛理公會
ii. 會眾制(民主制)──浸信會。浸信會沒有長老,只有執事及執事會。浸信會發展聯會,有中央性質的組織。理論上地方教會會員大會是教會最高權力機構,教會重要事情由所有會員一起來決定,但實際運作上傳道人的權柄很大,而且因為執事由傳道人提名然後被接受,所以理論上由下而上的組織型態,在實踐上常有由上而下的傾向。
iii. 民主代議制──長老會。會員大會主要是選舉及監督教會事工。
iv. “自由制”(放棄一切外在的形式,讓聖靈自由的運行):貴格會
問題:使徒時代教會的管理形式、組織型態是最完美的嗎?
2. 教會的職分
i. 牧師:只是服事者(minister),不是祭司(priest),前者為長老會後者為天主教和聖公會的看法。若是祭司則具有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權柄。
ii. 加爾文用”minister”時並沒有清楚的指出是牧師或是長老,二者可能相等,都是服事者
演變成負責教導的長老就是牧師,負責管理的長老就是一般的長老
在此制度下,所有牧師都是平等的,牧師和長老也是平等的
主任牧師是小會的主席;台福系統牧師是小會的一員
議長是主持會議的主席而已(moderator)
3. 教會的事奉
領袖的責任:榜樣(彼前5:1-3;提前3:1-7);監督、牧養(徒20:28;提前5:17)

六、教會禮儀(聖禮)
1. 洗禮
“聖禮為表記,藉此主在我們良心中印上祂對我們善意的應許,來支持我們軟弱的信心;而我們則在神和眾天使以及人的面前,證明我們對祂所存的虔誠心”(4.14.1)。也就是說,聖禮是外在的記號,藉這記號人的信心可以增強,也可以表明人的虔誠,是一種信仰告白。
聖禮本身並沒有神秘之處,聖禮必須與神的話配合,在宣講清楚之後施行才有意義。所以用拉丁文來施行聖餐(彌撒)並沒有特殊的果效,事實上有迷信、愚民的嫌疑。
洗禮(如婚禮):公開,宣告,責任;認同,保護;立約,加入,聯合,潔淨
A. 象徵得著潔淨的記號,表明罪得著塗抹,不再為神所紀念,神也不再將罪歸給我們。並沒有時間的差異,好像說是把受洗前的罪洗掉,所以越晚洗禮越好。(天主教:洗去原罪)
B. 表達個人的信仰與決心,在人面前承認信仰,幫助走基督徒的路,是一種保護(倪柝聲)
C. 表明與基督聯合(羅6;加3:27;西2:12),也因此與其他的信徒連結成為身體的一部份。
施洗者:因為聖禮不是從人領受的,乃是從神來的,因此施行聖禮的人的尊卑並不能使聖禮的價值有增減,“一如人間的公文,只要是有作者的手筆和印信,而誰是送達者並無關重要”(4.15.16)。
嬰兒洗禮:加爾文把洗禮比做割禮,是立約的記號,割禮是在嬰兒時施行的,不在乎嬰兒的理解,因為它是約的記號。加爾文強調信仰是在於神的選召,沒有人可以否定神對嬰孩的選召。(遺憾的是很多的人對他們小時的洗禮沒有太多的印象)。重洗派強調信仰是個人的決定和選擇,因此反對嬰兒洗禮。(加爾文把聖餐比成逾越節,只有明白其意義的人才領受)。
2 . 聖餐
i. 慈運理,餅和杯只是象徵性的意義而已,通過象徵性的來體驗靈性的層面,並體驗在靈裡的連結(信心理性解?)
ii. 天主教,經過祝聖之後,餅變成基督的身體,杯變成基督的血,聖餐如同獻祭,獻上基督的身體和血,此為變質說(神秘主義,把信心超然解,迷信?)
iii. 路德,介於慈運理和天主教之間,認為基督的身體和餅同在,基督的血和杯同在,此為合質說。因為在各地舉行聖餐時都有基督的身體的同在,所以基督的身體是同時遍存在世界各地,這就是路德的ubiquity(同時遍存)的神學理論。
iv. 加爾文,餅和杯並沒有變,是人變了。人在聖靈裡體會到基督的身體和血,加爾文重視人的改變,而不是餅和杯的問題。不是基督的身體降臨在聖餐裡,是人藉著聖餐在聖靈裡被提到天上的境界。

七、教會與神的國(神掌權,哪裡有神掌權、統治就有神的國度)
教會≠神的國(在舊約時代神的國經由以色列民族彰顯出來)
教會見證神的國,教會是神國(在地上)的具體彰顯
教會是神國擴展的工具

八、教會與以色列
屬靈的以色列(教會)是否完全取代歷史的以色列(字義的)?
時代主義:二約神學
無派:完全取代
歷史前派:教會取代以色列,但以色列在歷史上仍將扮演特殊的角色,仍然獲得神的恩寵,亦即以色列國還有將來(羅11:15, 26),但經由教會而大量得救

九、結論
有形教會與無形教會(加爾文)。有形的教會是混雜的,是麥子和稗子一起成長的地方,神的兒女必須參與而不是逃避。地上沒有一個完全的教會,不要因為教會的不完全而脫離或建立新的教會。
不斷改革的教會:教會需要(經由參與)不斷的改革。有形的教會應該要追求成為那無形的教會,因為無形的教會才是真教會。
有形的教會應該追求顯明出教會的三個特點:就是宣講神的話語,聽神的話,按聖經的教導施行聖禮。如此,混雜的有形的教會會越來越純淨,希望所有的有形的教會的成員也都是無形(真)教會的成員。




聖靈論

一、引言
討論聖靈時應該注意的幾個基本原則
i. 敬虔的態度,因為我們討論的對象是人不能完全瞭解的神
ii. 不能只有從自己的或個別的經驗來認識聖靈。避免將自己的經驗絕對化,每一個人對神(聖靈)的體驗都是有限的。(只有耶穌基督對聖靈的體驗是無限量的,參約3:34)。
iii. 不要因為受到狂熱失去平衡的追求聖靈的基督徒的影響,而不願意追求對聖靈更深的認識與經歷。
iv. 不論是教會或是個人都需要不斷的更新,而更新是聖靈的工作。

二、「聖靈」是甚麼?舊約裡ruah的用法(『靈魂面面觀,189-214)
1. 風:創1:2;8:1;出10:13;民11:31;結31:3;王上18:12
2. 氣、生命氣息:創7:22;伯34:14;傳3:19;結37:6;詩146:4;哈2:19
3. 能力:出15:8;詩33:6;士3:10;撒上10:6;結11:5;賽42:1;出31:3
4. 心志:拉1:5;結36:27;詩51:10;賽19:3
5. 情緒:王上10:5;21:4-5;士8:3;箴14:29;伯7:11
小結:圖像化的名詞,展現力量與生命,與大自然、被造的人、或是其他靈體都有關係
被造的人在近距離內所體驗的創造主─聖靈─是力量

三、新約裡pneuma特殊的用法
1. 與耶穌基督的關係
身份:可1:10-11 權柄:路4:18;太12:28
道的基督論(Logos Christology)與靈的基督論(Spirit Christology)─幻影說與嗣子說的危險;沒有耶穌的基督論與沒有基督的耶穌論
聖靈的「承載者」(約3:34)→聖靈的「差遣者」(約14:16;15:26;16:7;徒1:5-8;2:33)

2. 與三一神的關係
Filioque「與子說」:「我信聖靈」(使徒信經),「從父而出」(325年,尼西亞信經),「從父和子而出」(381年,尼西亞信經),第六世紀教會分裂為東西方教會

3. 與信徒的關係
a. 重生:約3:6-7;20:22
b. 復活:林前15:44
c. 印記與得基業:林前1:22;5:5;弗1:13;加3:14;羅8:23;林前3:16;弗2:22
d. 智慧,能明白神的話語,真理,神的心意,屬靈的事:約14:26;16:13;林前2:10;弗1:17
e. 性情與成聖:西1:8;帖前1:6;帖後2:13;加5:22;林後3:18
f. 群體生命:脫離罪惡的權勢(羅8:2;約1:12),成為神的兒子(加4:6),與基督連結(林前6:17),彼此連結成為肢體(林前12:13;弗2:18),合一的心志(弗4:3),聖靈裡信徒彼此的相交(腓2:1),恩賜的應用(林前14:12;羅12:4-8),與神相交(約4:23-24;腓3:3),禱告(林前14:14-15;弗6:18)

四、聖靈的神性與位格
1. 聖經根據
雖然聖靈是神力量的展現者,但是聖靈並不等於力量的本身,因為聖靈是有位格的,他是力量的來源,他具有主體性(subjectivity),如果沒有這樣的觀念很容易把追求經驗神,把靈恩的經驗想像為練功,不但是只追求能力與超然的經驗,而會不知不覺的以為能力是自己的一部份,似乎聖靈變成自己的一部份。聖靈變成是人的工具。有位格的神與人是有絕對的區別的。聖靈是有主體性的,人可以體驗聖靈,但人不能擁有聖靈,是聖靈擁有人。
太28:18─19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將父子聖靈並列在一起,顯示他們具有同樣的位階
林後13:14奉父子聖靈的名祈禱
羅8:9將神的靈和基督的靈當作同義詞交替使用,暗示神的靈、聖靈、基督的靈同等(或是相同)(註,「基督的靈」並不是指基督特有的一個靈,是指通過耶穌基督的見證和啟示而來的靈,強調聖靈的工作和基督工作的一貫性)
聖靈會擔憂(弗4:30),會嘆息會替我們禱告(羅8:26),都說明了聖靈是有主體性有位格的。

2. 信經
尼西亞信經(381),「我信聖靈,賜生命的主,從父和子出來,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他曾藉眾先知說話」。
使徒信經,我信神,我信耶穌基督,我信聖靈

3. 初代教會歷史
亞他拿修(Athanasius, 295-373),制訂尼西亞信經(確認基督論的共識,即聖父與聖子同質homoousia,肯定耶穌的神性)的主要神學家,肯定聖靈不是受造者,是從神而來,與聖父聖子同質,是神自己,是Godhead(神自己)裡面的一位。他說,神做工是「源自聖父,藉著聖子,在聖靈裡」(from the Father, through the Son, in the Spirit),
迦帕多家三教父(Cappadocian Fathers),也是主導尼西亞信經的主要神學家,對抗亞流派的主張。
i. 大巴西流(Basil the Great, 330-379),在他的「論聖靈」裡,確認聖靈的神性,而且是敬拜的對象,確認聖靈是神,相信人可以敬拜聖父聖子與聖靈,但強調不可分開來敬拜,好像是敬拜三位神。人可以體驗聖靈的工作,甚至擁有聖靈的恩賜,但是人沒有擁有聖靈,也不可以因為聖靈離我們最近而失去敬畏的心。
ii. 拿先素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aziannus, 330-390), 也肯定聖靈的神性,反對敵聖靈派,或稱馬其頓派(Macedonians),他們主張聖靈沒有神性。東方教會主張聖子由聖父所生,聖靈由聖父所出,與他有密切的關係。
iii. 尼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 335-394),也強調聖靈的神性與位格,用彼得雅各約翰來比喻三一神,具有不同特色,但有共同的本質,都是耶穌基督的學生。這個比喻再次肯定聖靈與父與子同有一樣的位階,有一致性。
東方教會至今能保有對聖靈的敬拜,有大量對聖靈的禱告,詩歌,及敬拜聖靈的禮儀。
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 以聖父為愛者(lover),聖子為被愛者(the loved),聖靈為他們之間愛的聯繫(bond of love)。在此架構之下,在論及聖靈的位格時,就不可以離開他與聖父和聖子的關係。也因此主張聖靈是由聖父與聖子所出,即所謂的「與子說」。
父(愛者)──────子(被愛者)
聖靈(愛的聯繫)
結語:
西方教會的聖靈觀和三一神觀主要來自奧古斯丁,東方教會主要來自迦帕多家三教父,而三教父的思想卻源自愛任紐,他認為聖子和聖靈是聖父的左右手。
奧氏架構的缺點是,聖靈的地位似乎在聖子和聖父之下,有被忽略的可能。東方教會架構的缺點是,聖父成了最高君王,有獨尊聖父的缺點,而且容易和父權主義合流。

4. 宗教改革以後
i. 宗教改革家:路德,加爾文
屬靈體驗並非經由直接的愛神,也就是讀經、禱告、禁食;乃是經由信靠神與愛人,也就是活在人的中間,服事人(路德)─反狂熱派
神的話(規範)與神的靈(自由)一起做工;對神的靈的體驗需要神話語的印證,對神話語的瞭解,需要神的靈的感動(加爾文)
林鴻信(53)
ii. 士來馬赫(共同的靈)
從人的角度,體驗聖靈在團體中的工作,共同的信仰體驗
iii. 巴特
從三一神的角度來認識聖靈,而非從體驗的角度
iv. 莫特曼
聖靈工作的對象是人整體的生命,帶來生命活力
v. 聖靈與覺醒
道德良知的覺醒;
意識的醒悟:無知→明白;盲目→看見;麻木→有感覺;愚昧→覺悟
覺醒到自己的有限,需要倚靠無限的神
個人(路15章)以及團體的覺醒

五、聖靈的工作
1. 從「力量與能力」的角度來看(『聖神論』)
a. 創造的力量(創1:1─2):創造力,創意(脫離呆板乏味)
「空虛」、「混沌」是指沒有和混亂,是沒有生命沒有秩序。「淵面」是沒有生命,死亡(猶太人常以海代表死亡,參啟21),「黑暗」是沒有光明。神是從無到有的創造,人是發揮創意的創造,人有創意因為人是神所創造的有神的形象(created co-creator)。
創造力(出31:1-5):創造出美麗的東西
b. 生命的力量:重生(約3:5)是從聖靈而生,彷彿是生命重新再來一次,重生帶來價值觀念的改變。從神的國度,從永恆,從末了來看現在。
雖然創世紀2:7不是用ruah而是neph 來表達有生命氣息的人,但其傳達的意義是相同的。生病可以說是人的生命力量衰弱,為病人禱告則是希望他們得著健康活力。聖靈帶來生命活力(vitality,莫特曼),聖靈工作的對象是人整體的生命,不只是人的某一部份而已。希臘文化的觀念(柏拉圖)是靈性和肉體相對立,因此許多人認為神的靈只有做工在人的靈上,忽略了聖靈做工在人的身上是整體性的。
聖靈做工在人的每一個層面,靈魂體都包括在內。瞭解聖靈做工在人知性的層面是常常被忽略的,人要從無知道明白,從盲目到看見,從每有感覺到有感覺,從不覺得需要神到感到需要神,是需要相當的年日的。人的悟性需要被更新,人的良心需要被喚醒。帶來新的觀念(perspective)。神學的本身就是神幫助人更新悟性的途徑之一。(意志的層面也需要不斷的操練)。
身體,理性,感性的層面都需要聖靈的更新。
c. 超越的力量,約3:8,聖靈的工作像風一樣,無法界定也無法限制,超越時間也超越空間的限制。談論聖靈的經驗要避免「時辰、風水」的嫌疑。
d. 分別為聖的力量(羅15:16;帖後2:23)。人在信主之後因著聖靈而被分別為神的子民。聖靈使我們這個人和世界、和自己的過去有分別,也使基督徒團體和其他的團體有分別。

2. 聖靈的洗(『當代聖靈工作』)

3. 普遍的瞭解(『活在聖靈中』)
a. 能力 b. 表現--屬靈恩賜的運用 c. 潔淨--兼談「道德掙扎」(41頁) d. 覺醒 e. 辨識力和敏感度的提升 f. 內心的渴求─拉力和催逼(49頁)
巴刻如何評泰萊『中介之神』的觀點?(42-48頁)
4. 聖靈工作的本質、中心、重心─巴刻的見解
─在聖靈裡,基督再次「臨在」(50頁)
「同在」:約瑟(創39:2);摩西(出3:12);約書亞(書1:5, 9);對以色列民的應許(賽43:2, 5);以馬內利(太1:23);給跟隨者的應許(太28:30)
認識「神的同在」意味著兩種的覺醒:神在那裡,神在這裡
「耶穌的同在」指三個覺醒(60頁)
a. 歷史上的耶穌,今天仍然親自向我說話
b. 他作工在我們身上,改變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像他
c. 祂是榮耀的,配得我們的敬拜
考題:
認識神和經歷與神同在的過程中,人的自我意識是提升還是消失?試說明之!(78頁)
巴刻認為聖靈在新約工作的中心是什麼?

六、「聖潔」的內涵(『活在聖靈中』,103-128)
太1:21;5:8;彼前1:15-16;利11:44-45;帖前4:3, 7;5:23;弗1:4;4:21-24;5:25-27;2:10;羅12:1;林後7:1;提後2:21;多2:11-12;來12:14;詩15:1-2
甚麼是「聖潔」?
錯誤的聖潔觀:自我為中心的敬虔觀念
被忽略的聖潔觀:忙碌的宗教活動,爭論,對「第二次祝福」的失望,神學家才華被用到別處
1. 藉著分別為聖,達到更新--覺醒到自己是已經被分別為聖
2. 聖潔是與基督相連結,同死、同復活,並且以基督為中心
3. 藉著聖靈---抉擇→行出來→習慣→品格
選擇、行善、習慣、習性、態度、思想型態(模式)--生命的整頓
(聖靈工作的結果、途徑)
4. 矛盾、衝突、掙扎、有張力的生活
5. 聖靈的中心是愛的精神,以愛表達出來
考題:巴刻如何論聖潔?他認為有關聖潔的聖經基本原則是什麼?

七、成聖面面觀
1. 奧古斯丁 2. 約翰衛斯理 3. 凱錫克
問題:巴刻如何評「奧古斯丁」、「衛斯理」、「凱錫克」、和「寂靜主義」的聖潔觀?

八、靈恩運動的特徵,優點、與缺點
1. 歷史
第一波:1901年,五旬節運動。神召會,真耶穌教會,山東大復興
爭議:1. 領受聖靈=領受方言的恩賜
2. 「第二次的洗」=「靈洗」,與「水洗」不同,產生不同等級的基督徒
第二波:1960年,聖靈更新運動,「新五旬節運動」。發生在主流教會裡,不離開教會
特色:1. 說方言≠聖靈充滿(方言不是聖靈充滿的惟一憑據)
2. 聖靈充滿為了開發聖靈恩賜,更新教會(不是為了經歷第二次的洗)
3. 活潑的敬拜讚美
第三波:1980年,美國福音派裡的靈恩運動,葡萄園教會溫約翰,注重權能禱告,靈力事奉
2. 靈恩運動的特徵:更豐富的屬靈經驗;講方言;屬靈恩賜;靈裡敬拜;更新
3. 靈恩運動的優點和缺失:

九、結論
1. 特殊的經歷與平常的經歷都是聖靈的工作,都是成長所需要的,但是穩定的、平常的、逐漸的、慢慢的成長(經歷)是長大成熟最重要的基礎,其重要性過於特殊的經歷。瞬間的特殊經驗有益人的改變,但不會使人立刻長大成熟,需要吸收整合消化。
2. 聖靈不但做工在個人身上,也做工在團體之中。
路17:20─21神的國在我們的當中,在信仰團體的當中,神的靈也做工在團體的當中。
林前6:19身子是聖靈的殿,神的靈住在人的裡面,聖靈做工在個人身上
林前3:16─17我們是神的殿,信仰團體(教會)是神的殿,是神的靈居住之處
不但要問我們個人是否有聖靈的充滿,也要問聖靈是否居住在我們當中?這個信仰團體是否有神的靈的工作?聖靈做工在團體當中把團體的成員聯絡起來,使肢體能夠配搭的合適(林前12),使弟兄姊妹能同心,有合一的見證;這需要長期的學習與磨練,常常需要放棄自己(從聖靈來的)的看見與感動。否則許多有所謂聖靈充滿的基督徒加在一起並不能造成合一,反而造成紛亂與分裂。個人經歷聖靈工作時,雖然會帶來個人靈命的成長,帶來信心,但也會帶來過度的自信,反而會攔阻聖靈在團體當中的工作。有時會帶來驕傲,覺得自己比別人屬靈,帶來自義的思想。
靈恩運動常造成分裂,就是因為強調聖靈做工在個人的身上,忽略聖靈做工在整個團體當中的神學思想。我們也要瞭解,聖靈的工作不是只有侷限在信主的人的心裡,或是教堂而已,聖靈做工在所有人的身上(參約16:8)。
3. 應當如何有分寸的分享從聖靈來的感動?
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宣稱有得到從聖靈來的感動,問題是這種感動常常和別人的感動衝突,或是不和聖經的教導,或者有異教的成分。即或不然,也不能和聖經裡先知得著神的話,得著神的靈的感動相比。在許多和聖經相似的經歷當中,只有少數經過長期的流傳與印證被接受成為經典,在神的兒女當中具有規範的作用。
如果神的兒女把自己的個人經歷(或宣稱自己的感動)當成是不可侵犯,不可討論,不必被印證時,就已經把自己當成是神了。連經典都需要經過長期的印證,何況是我們!
像加爾文所強調的,神的靈和神的話一同做工,所有來自神的靈的體驗都必須有神的話的印證,而要瞭解神的話是需要經過神的靈的感動。讀聖經就是領受神的靈的最直接的方法(雖然是最平淡的,但也是最平穩的道路)。
4. 聖靈被稱為Paraclete(約8:17─18;16:8),可譯為保惠師,安慰鼓舞信徒;辯護師(Advocate),為信徒辯護,成為他們的代言人,為他們爭取,如同美國有許多人是別人(如少數民族)的代言人,也有如律師為主顧辯護一樣;教師,教導信徒有關耶穌基督的事,屬靈的事。耶穌基督也被稱為是我們的Paraclete(約壹2:1)。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Cerina_Spiritual Journal9/8/2008

9/08/08( 星期一) Cerina
歷下26:5…烏西雅定意尋求神;他尋求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15 …烏西雅的名聲傳到遠方;因為他得了非常的幫助,甚是強盛。16 他既強盛,就心高氣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華他的神,進耶和華的殿,要在香壇上燒香。

天父:

感謝您,給我這段時間,在等女兒整牙. 讀烏西亞王的這一段,使我一面思想一面檢驗自己的內心. 這是給青少年主日學這一季的最後一課, 過去三個多月我們一同查考了十三個不同的人物, 每一個人物對我都是提醒. Good beginning is easier than good ending. 驕傲總在敗壞之先!

退修會中,每堂講道後,蔡漢良牧師都會呼召,我便問您也問自己「我能為您做什麼?」「您要我做什麼?」「我的人生方向需要些什麼調整或改變?」

退修會回來,接著是教會神學院開學,我有很大的爭扎,「我上了課, 三年後拿個証書能做什麼?」第一天上課,王老師講她自己生命成長的過程, 我開始認同她說的,這一切都是在「裝備自己」,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神要用,但如那聰明的十個童女,先預備好再說. 那天回家連原本反對我上課的傳道, 居然也說「你去上課吧!一件好事我為什麼要攔阻.」我想自己一定又犯了「好高騖遠」症.

當我的心仍在「自問」中時, 星期五晚在 Connie家的團契, 羅春姊妹不經意的一句話, 事後卻讓孩子思考. 她說我唱歌唱的好, 這話我也不是第一次聽到,但我卻一時答不上話來, 夢蓓在一旁幫忙說「你就說是」,我立刻推說是因母親愛唱歌的緣故,又說從幼稚園開始就唱,等等. 回到家我就在想,我是否把您的Credit 忘了!

天父啊! 我已是上五十的人了, 說實話我還能 “唱的好”有多久? 既然孩子還能唱, 那麼我就把它獻給您吧! 我告訴自己「如果有人誇我一樣,我就把那一樣給您.」,這樣我就不至驕傲, 天父求您天天鍳察和提醒.

自我認識與成長 (一)

9/3/08上課心得 周竹瑛

用配帶適當度數的眼鏡來比喻人的自我認識確實再恰當不過了! 認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便能活的有自信並懂得掌握神給的方向. 神所創造的活物, 從生理上而言, 沒有那個不是在成長, 直到生命結束. 一句話說的好 “人若不成長,便只有老化.” 每一個成長都得付出待價再加上操練.

王老師將自己生命的成長分成五個階段, 使我想到聖經中的人物. 從小我就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也喜歡讀故事, 在研讀聖經時慢慢體會到「上帝是那 His Story的作者」, 每一個神的兒女都有一個生動的人生故事. 也發現只有在人的難處中人才懂得去尋求神, 回到神身邊. 保羅說的「與我有益」豈不都是他在「損」中 得到的嗎? 也漸漸發現「主以艱難給我當餅」的用心. 生命的成長、成熟正如福音書中耶穌撒種的比喻, 是在不知不覺中; 而這也正是你我所唱「生命之道奇妙」詩歌所言.

記得在上堂課「歸納法查經」查舊約時, 周牧師每次要我們「看神的手如何介入」,在每一個轉折點, 留意神的手. 就好像盆栽的園匠, 在計劃的轉折點用手綁上鐵線, 為了製造出美麗的型態.「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不禁問我是如何經營、建造、看守自己的生命呢?

課後同學們輪流分享自己的生命「轉折點」, 思想時發現唯有在 “衡量” (measure)時, 才會驚嘆自己的成長, 並更能感恩.

我的成長經歷和見証要分幾個階段呢?
1. 來美留学階段: 1980年離開台灣的父母、家人和教會, 進入新環境, 學習自制自律. 在全是美國人用英語的教會敬拜, 是一個新嚐試, 但也經歷保守小城基督裡的愛. 一年後就在那小教會結婚. 神安排我從下飛機的第一天開始, 就認識了我的先生, 他因我去教會認識神受洗.
2. 1981年結婚, 我倆一同開始參與中國教會裡學生團契事奉
3. 1984年先生的研究工作結束, 我們離開學生圈搬至加州, 開始建立家庭和事業, 並加入新教會(國粵語)
4. 1993年我奮力追求事業發展, 為此離開加州隨公司遷回德州
5. 1996 年神藉著我意外懷三女兒, 讓我看到自己人生秩序的錯亂
6. 1998年「不再一樣」主日學使我開始建立靈修讀經的生活, 定意對神認真
7. 1999 年, 先生突發心臟病, 從死亡邊緣走過, 我決定換公司工作, 把家庭放在事業之上
8. 2000年, 先生因身體的原故卸下執事會主席, 我開始在執事会中事奉至今
自我認識與成長 (二)
A. 認識人在神眼中的地位
1. 自我形像的形成 – 來自我們已往經驗的累積, 無可否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極深, 父母、長輩對孩子無意的批評, 不知不覺影響他們的自尊和對自我價值的錯認
2. 建立自我形像的三要素: 歸屬感, 價值感,成就感.當這三個越穩固,這個人越能承受壓力
3. 自我形像弱的人,易得憂鬱症,影響人際關係,唯有擁有建全的自我形像才有能力信靠神,感謝神,成為好的父母,容易有好的婚姻

這是一個注重包装「形像」(image) 的時代, 尤其在media發達下,大家對 “superstar”的崇拜, 「如何建立自我形像」, 不止成為熱門話題,更在競爭中成為必備的得勝工具. 人自然因世界所設立的價值觀和成功的定義, 轉而追求被世界接納的歸屬感‧

在未認識神時, 我們是屬世界的,世界的定律成為自己追求和跟從的標準和動機. 認識神後, 我們不再屬世界而是屬神, 是神的兒女, 神要我們 “transform” 是「心意」的更新並且改變, 用的是神的標準,我們行事為人的動機不再為自己屬世的短暫在營造,而是為屬天國的永恆建造.

俗語說人在四十歲前,尚可為自己的缺點怪父母,但四十歲後卻得自己負責任. 我們的過去確實是我們現在的 “因”和 “果”, 如果我們拒絕耶穌基督, 神所預備的救恩, 我們只能任憑世界的擺佈, 不斷換「包裝」,努力為一個假形像賣命. 唯有在基督耶穌裡我們才能得到一個新生命, 新的價值感 – 我的罪已赦. 有新的形像 - 是神的形像, 神的兒子. 新的歸屬感, 新的成就感. 我們是何等的蒙福啊!

Sandy9/7/2008_Lingchengzhaji

靈程扎記 Sandy Ting 2008/9/7

詩篇32:3 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32:4 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盡、如同夏天的乾旱。32:5 我向你陳明我的罪、不隱瞞我的惡.我說、我要向耶和華承認我的過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惡。32:8 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32:10 惡人必多受苦楚.惟獨倚靠耶和華的、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32:11 你們義人應當靠耶和華歡喜快樂.你們心裡正直的人、都當歡呼。

主呀!藉著今年退修會大會的主題認罪悔改得人的詩歌把歌詞一遍一遍的唱, 在做ppt 的同時, 主你已與我說話, 自己的罪及那隱惡也一點一點的攤在神的面前也藉著詩歌認罪悔改也感受到神再次的得著了孩子的生命, 那起初的愛依舊在那兒, 慈父的心懷得滿足和安慰, 我可以坦然的稱祂為阿巴父. 惟獨倚靠耶和華的, 必有慈愛四面環繞我. 我應當靠耶和華歡喜快樂, 都當歡呼

主呀, 求你保守我的心, 你要教導我、指示我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 ….主呀 ! 恆古與永遠之間, 我從那裡來? 我又往那裡去? 我的生命為何而活?? 到底甚麼是我的尋求追逐的標竿? 然而內心深處又有多少難解的情懷? 又多少次都是疲憊不堪的來到祢面前, 2手空空, 又匆匆上路也不知往何處去!!

在世的光景是集罪惡於一身的年歲; 因心中的背逆; 以至於生命有許多的風雨和多變, 我們會遇引誘而犯罪; 主呀! 世上的惡我那樣沒做?? 如今祢震怒, 我而驚惶, …生命裡的罪性和罪行被捆綁, 使我與你漸行漸遠….

我的一生一世是何等可憐, 也將永遠無處可去, 神呀!求祢掩面不看我们罪孽中的歲月, 因為你的忿怒乃是轉眼之間, 祢的慈愛卻是一生一世……………….親愛的阿巴父, 東離西有多遠, 求祢使我的過犯和罪孽也離我有多遠; …………...也求你憐憫我不過是塵土, 雖你叫我如水沖去, 我如睡一覺, 早晨,我如生長的草雖早晨發芽生長, 晚上割下枯乾, 祢依舊賜我生命的需要; 如此短暫的生命, 但祢寶貝我這在世短暫的歲月.

主, 謝謝你使每場生命的筵席, 因有祢的智慧, 我们就捨棄了愚蠢; 也唾棄那在罪孽中的日子, 因有祢的教導, 我们就懂得敬畏祢; 也便認識了祢是那至聖者;

親愛的主, 安息日的開始, 別讓我帶著污穢, 頂著罪, 讓清晨的露水滋潤我的靈.願祢和聖靈來盤據孩子的心! 別讓我進入新的迷茫而是進入祢的同在… 願我分分秒秒尋求祢的痕跡求你記念, 也成為我生命的祝福…Amen!

9/8/08 Flora's 靈程札記

9/8/08
高方中
詩8:34 聽從我、日日在我門口仰望、在我門框旁邊等候的,那人便為有福。8:35 因為尋得我的,就尋得生命,也必蒙耶和華的恩惠。
箴40:16 願一切尋求你的,因你高興歡喜!願那些喜愛你救恩的,常說:當尊耶和華為大!

親愛的主耶穌:

尋求您的,必定尋見,並且尋得生命,蒙您的恩惠。詩人大衛將等候神比喻為日日在耶和華的門口仰望,在門框旁邊等候,這個比喻讓我回想起從前唸書的日子,先生在學校的山角下等候的景況。主啊!願意專心等候您的人是有福的,如大衛所寫的,〝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詩 40:1)大衛經歷過耐性等候神,並蒙神垂聽禱告。孩子也曾在生命的最低谷時安靜等候您,您也信實的救拔孩子走出流淚谷。思想到縱然過程是辛苦,但有您同走的路卻是甘甜的,想想沒有您的話,日子要怎麼過?

為上週六晚的聖樂音樂會感恩,也感謝您讓孩子從今年初開始學聲樂,能將所學習的發聲技巧用在聖樂上。也為那晚能在台上站了近一小時感恩,一切都是您給孩子的恩典,拓寬再拓寬。

為9/20要和女兒去visit 大學禱告,求您為安琪預備合適她的學校,也求您賜她智慧學習,看顧她的前途。為老大繁重的課業禱告,求您保守他有智慧的安排自己的作息,賜他平安。為老三禱告,求您保守他除了打golf有進步,仍然記得賜他永生的主,記得生命的源頭在於您。為表姊身體的康復禱告,求您賜下奇蹟,醫治表姊,求您差派天使,將福音帶給表姊的兩個女兒。

主啊!對您有太多的感謝,恩典數算不盡。我願日日與您親近,因為您是我永遠的福份,是我最知心的朋友。

自我認識與成長_上課心得#1

《自我認識與成長》
第一、二課上課心得
9/4/2008
學生:高方中


感謝神讓我有機會上神學院的課程〝自我認識與成長〞,再一次的回到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真理,就是認識〝人〞在神眼中的地位,重新回到神的話語裏面,學習調整自己的自我形象。

第一課中,劉師母用自己生命的見證,分享自己生命中的幾處轉捩點,以及如何克勝生命中的低谷。劉師母說當她生下老大沒多久,劉牧師就遠至美國求學,而孩子又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需要就醫動手術。在這時,劉師母的母親安慰她說:「不要煩惱,交託神,神必幫助妳。」劉師母就選擇每天倚靠神,向神禱告、仰望神,藉神的話語得到安慰。劉師母說那五個月的時間是她與神最親近的時候。之後,孩子在美國得到了完善的醫療,一切的安排都超過他們所求所想的。這個戲劇性的轉折,讓我看到,當人在感到無可倚靠的時候,神的手從來沒有離開過,一直是默默的在牽引著,並且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

接著,劉師母提到她在美國移民初期,每天在家帶孩子,失去了與先生及外界的溝通,也失去了自我,而經歷生命中的低谷。藉著她去哥哥那休息一段時間,回家後重新調整家庭的生活作息,加強夫妻之間的關係,並增近與教會弟兄姊妹的互動,重而建立對自我的一份肯定。這也使我回想起20年前,當我生下老大時,為了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選擇不上班在家帶孩子,但卻也因此自我形象十分低落,感到自己沒價值,沒有成就感。就在這樣一個心情低落的時刻,我認識了神,沒有任何的抗拒,很自然的,一聽見福音就接受了救恩。現在回想起來,真是神的一份恩典,讓我在感到自己很沒用時,神的手拉了我一把,讓我認識到我是屬於神的,是神的孩子。

當劉師母提到她收拾起零碎的時間,回到神學院進修,裝備自己,為神所用,成為多人的祝福。她選擇不限制自己的生活領域,將自己內在的潛力發揮出來,不斷的追求成長,並在服事當中經歷到神所賜豐盛的生命。回想自己從2006年3月開始上教會神學院的課程,我也同樣是收拾起自己的零碎時間,減少了去逛Mall 的次數,學習規劃好自己的時間,知道要去追求那上好的福份。聽劉師母說她花了十年的時間把課業讀完,這份堅持實屬不易,值得令我效法。不要限制自己,因為靠著神加給我的力量,凡事都能做。

在第二課中,提到建立自我形象的三個要素:歸屬感、價值感和成就感。在基督裏,學習從神的話語中認識什麼是健全的自我形象。我是神手所造的,是屬於耶穌基督的,天父應許我,不管任何景況,祂必不撇下我,也不丟棄我,祂必時刻與我同在,必作我隨時的幫助。有了這份肯定,讓我知道自己在神的眼中是寶貴的、有價值的。對於他人,也同樣的要給對方有一份尊重與肯定,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按神的形象所造的。劉師母以鈔票作比喻,當一張鈔票被人揉捏、又被踩在地上,弄得又皺又污穢不堪時,它仍是有價值的。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縱使我們犯了罪,只要肯向神認罪悔改,神是信實的、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因此,在神的眼中,我們活的有尊嚴。我們的生命是用主耶穌基督的寶血重價買贖回來的,當我明白生命是活在神的赦免中時,這也提醒了我要學習以主耶穌基督的心去饒恕人,給人在犯錯之後有悔改的空間。而第三個要素〝新的成就感〞,就是指神所造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為神所用。如劉師母所說,神從不製造廢物,縱使當配角,也應同樣忠心的來扮演好這個角色。這讓我想到本週六晚將參加聖樂音樂會的演唱,我參與合唱的第二聲部,此曲有四聲部及獨唱的部份。要將一首合唱曲子唱好,每個聲部都是重要的,當四聲部的音色合在一起,大家都用心去唱時,才能構成一部美麗和諧的樂章。

當我自問我的自我形象如何時,我必須坦承,許多時候我的自我形象很差,似乎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擔心自己不被人接納等等,這與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經歷有關。願藉著這門課程的學習,幫助我重建一個健康的自我形象,並求神每日話語的光照,幫助我時時調整與神的關係,以活出一個健康、像耶穌基督的生命。感謝主對我完全接納、包容的愛,也求神幫助,讓我學習以主耶穌的愛去愛身邊的人。阿們!